北大肿瘤医院郭军团队黑色素瘤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亚洲黑色素瘤由于在亚型上与西方黑色素瘤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的深入研究,导致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西方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期取得多项进展。
1、开展了迄今最大队列的黄种人黑色素瘤驱动基因变异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793例黑色素瘤样本中MAPK和TERT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证实KIT和NRAS基因突变是重要的黑色素瘤预后因素,为亚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规范的确立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于2017年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7 Jul 18.CCR-17-0980;IF=9.619)。
2、完善了“MAPK通路为靶点的晚期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模式”:郭军教授团队前期证实了伊马替尼治疗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有效性,研究成果被美国NCCN黑色素瘤诊治指南和头颈部诊治指南2014版采纳。2010年,郭军教授担任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的PI之一(另一位为美国学者),与11个国家29个中心合作开展了尼洛替尼对照化疗治疗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证实了尼洛替尼对于KIT突变患者的有效性,于2017年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2017 Jun 1;28(6):1380-1387;IF=11.855)。
3、郭军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证实了Mnk1/2 可能是KIT突变的黑色素瘤另一个潜在治疗靶点,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被《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2.784)接收;此外,郭军教授还参与证实了RAS通路在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细胞获得性耐药中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已被《Nature》(IF= 40.137)接收。
4、肢端型黑色素瘤是黄种人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病理亚型,郭军教授团队首次报道80%的肢端型黑色素瘤存在CDK4通路拷贝数变异,进而在体外和PDX模型中证实了CDK4通路抑制剂对携带特定CDK4通路拷贝数变异的肢端型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该项研究2016年入选ASCO黑色素瘤专场的Poster Discussion(全球每年仅有12项研究入选),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 A. Davies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CDK通路可能是亚洲肢端型黑色素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是转化医学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有可能真正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代。研究结果于2017年8月在线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7 Aug 22. CCR-17-0070;IF=9.619)
5、郭军教授领导团队前瞻设计、回顾性分析了来自于国内多个黑色素瘤中心的706例粘膜型黑色素瘤患者,比较分析了不同原发部位患者的分期、转移模式、CKIT/BRAF突变状态和总生存时间。该研究为全球首次比较不同原发部位粘膜黑色素瘤分期、转移模式的最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于2017年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2017 Apr1;28(4):868-873;IF=11.855),为未来粘膜型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设计和分期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研究,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创建了黑色素瘤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国内外合作平台,使中国黑色素瘤研究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通讯员:北大肿瘤医院科研处)